近日,省科协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制定《海南省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(2019—2022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,进一步提升农民科学素质,有效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。
《方案》提出,到2022年,我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水平显著提升,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不断丰富,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。为此,省科协将从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、提升农村科普信息化服务水平、强化科普惠农服务意识、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等方面着手。
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,加强职业农民制度建设,并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带动作用,探索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标准体系;针对贫困地区有产业基础、有带动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成员,加强科技培训,使其成为懂技术、会经营的科普带头人和职业农民;通过田间课堂、网络教室等不同方式,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、农技协、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教育培训活动。
大力推动校园e站、乡村e站和社区e站建设,强化“科普中国”落地应用,传播分享优质科普内容,提升农村科普信息化服务水平。深入推进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,建设智慧农民网络平台,以农业生产、医疗健康、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切身相关的热点为主题,不断汇聚优质科普信息化资源,结合线下职业农民培训探索开展农民网络课堂学习,充分发挥手机科普效用,利用移动互联网与农民培训的跨界融合,建设完善科普中国APP、云上智农APP等手机移动端传播体系,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,在全省范围开展农民手机技能培训,提升农民利用手机发展生产、便利生活、增收致富的能力。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竞答活动,增加农民学习科学知识渠道。
强化科普惠农服务意识,充分发挥各级学会、涉农科研院校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,开展区域发展的咨询与研究工作;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对接地方科协和农业农村系统,为基层农业生产、农村发展、农技服务等提供指导和支持;进一步强化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,提高中国流动科技馆、科普大篷车的巡展频率,提升乡村科普公共服务水平。
大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。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普宣传,进行科普知识现场咨询和入户指导,全面普及绿色发展、安全健康、耕地保护、防灾减灾、绿色殡葬等知识观念,提高农民科学素质。(科普部供稿)